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崔丕江會長等參加2021年煤鋼焦中長期合同洽談銜接會并作報告
來源:中焦協網 2020-11-27 已經被瀏覽171936次


加快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進煤焦鋼產業鏈深度融合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 崔丕江
2020年無疑是一個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球性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帶來了嚴重沖擊。中國的疫情防控黨中央決策果斷,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集政治上、制度上、國力上、組織上的相對優勢,較快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有序地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共同努力的結果。毫無疑問,沒有疫情的有效防控,就沒有現實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大好局面。
一、今年以來焦化行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1、行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焦炭產量小幅下降。
2020年 1~10月份,粗鋼產量為8.74億噸,同比增長5.5%;生鐵產量7.42億噸,同比增長4.3%,焦炭產量3.91億噸,同比下降0.67%,其中,鋼鐵聯合焦化企業焦炭產量為9255.1萬噸,同比增長2.28%,其它焦化企業焦炭產量為29843.7萬噸,同比下降1.55%??傮w看,焦炭產量雖有減少,但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并改善了以往供大于求的被動狀態。
2、國內焦化產品價格隨行就市,起伏波動幅度較大。
據統計,2020年10月份,>40毫米焦炭價格指數為402.95點,同比增長36.81點,環比增長17.91點;平均價格2047元/噸,最高2250元/噸,最低1890元/噸;≥25-40毫米焦炭價格指數為399.18點, 同比增長26.88點,環比增長19.75點,平均價格為1960元/噸,最高2265元/噸,最低1780元/噸。10、11月份,焦炭延續9月份的漲勢,調查200多家焦化生產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利潤上漲220多元/噸。由于需求保持增長加之焦炭去產能的嚴格實施,以及冬季供暖期污染天氣對焦炭產量的限制,焦炭供需偏緊暫時難以緩解。2020年10月份, 煤焦油價格指數為325.19點,同比下降39.08點,環比增長18.84點,平均價格為2330元/噸,最高2700元/噸,最低1750元/噸; 粗苯價格指數為220.5點,同比下降136.49點,環比增長5.38點,平均價格為2538元/噸,最高2700元/噸,最低2200元/噸,粗笨的價格仍處于寒冬時期。今年以來,山東省實施”以煤定焦”,江淮地區、河北省、山西省落實去產能及環保治理等影響,產能釋放受限,以及生鐵產量增長而焦炭產量下降,市場供需總體偏緊,使得焦炭價格總體上漲。近幾年焦炭價格基本呈現隨煤炭、鋼鐵企業效益的增減和供需平衡狀態而波動的情勢,焦化企業自身成本控水平是盈利優劣的關鍵。
3、焦炭出口量明顯減少,出口價格低于國內水平。
據海關總署統計,1?9月份,焦炭出口量為259.77萬噸,同比下降49.72%,焦炭出口平均價格為220.16美元/噸,同比下降22.98%。 1?9月份進口我國焦炭前三名的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分別進口我國焦炭為65.57萬噸、56.38萬噸和25.43萬噸,占我國累計出口總量的56.73%。 縱觀9月份的焦炭出口目的地,亞洲國家和地區占92.57%,是我國焦炭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由于除中國外全球經濟恢復短期內仍很艱難,大宗原燃料需求明顯減少,全年焦炭出口將降至近幾年來的最低水平。
4、焦炭進口量大幅增長,但對國內市場毫無影響 。
2020年1?9月份,國內累計進口焦炭為202.69萬噸,同比增長982.75%,進口焦炭平均價格為229.61美元/噸,同比下降1.96%。1?9月份向我國出口焦炭前三名的依然是日本、波蘭和澳大利亞,分別向我國出口焦炭量為82.33萬噸、36.0萬噸和32.1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74.25%。雖然今年焦炭進口量明顯高于去年,增幅也很大。但總的看進口焦炭量僅是國內產量的0.58%,微不足道,對國內焦炭市場供需狀況幾乎沒有影響。冶金焦炭進口是國內外兩種資源供需變化的一個新情況,應給予必要的關注。
二、今年的發展趨勢
縱觀前9個月焦化行業經濟運行狀態,新冠疫情僅對一季度生產影響較大,進入二季度已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且由于焦炭市場供需狀況的有效調整,焦化企業的經營效益也有所改善。根據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確定的目標任務,以及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趨勢判斷,焦炭產量的增減主要還是取決于鋼鐵的需求情況,1-9月份焦炭產量比上半年降幅縮小1.83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將持平或略有減少,企業效益將比上年有所提高。從長遠看,隨著鋼鐵消費量的減少,廢鋼消費量的增加,焦炭消費量減少是必然趨勢。但是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看,做精做強并實現現代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至少在幾十年內,焦化行業仍是相關產業鏈不可缺少的一環,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明這一點。
三、焦化企業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進入2020年以來,焦炭主產省區進一步加大了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力度。河北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焦炭產能置換方案公示,涉及退出的共有32家焦化企業2640.3萬噸焦炭產能(主要是退出4.3米及以下焦爐產能),壓減200萬噸產能。該省涉及減量置換新建產能2165 萬噸,擬于2020 年底投產649萬噸,2021年底投產1119萬噸。山東省2020 年去產能持續推進,按照任務要求從2019年至2020年合計壓減產能1686萬噸,截止今年4月份已退出產能966萬噸,今年全省焦炭產量控制在3200萬噸,較2019年減產30%在左右。江蘇省僅徐州地區就退出產能約800萬噸。3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 年決戰計劃》,對焦化行業的環保和物流工作做出更加嚴格的要求,今年,出省的焦炭將基本上全部采用鐵路運輸。同時,山西省到10月底已關停4.3米焦爐產能合計730萬噸(包含熱回收),另有890萬噸預期10月底前關停。5月2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支持重點行業和重點設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若干措施的通知》。上述省區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主要是以先進的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一般產能的調整。據協會統計,2018年至2020年6月,我國6.25米及以上特大型焦爐已建成投運118座,今年內還有十幾座特大型焦爐投產;退出4.3米焦爐55座、產能2111萬噸,焦化行業現代化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
四、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應做好的重點工作
當前,全國各個行業正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部署,焦化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已基本制定完成,明年初將正式印發。協會希望各企業適應新形勢、展現新面貌,規劃新目標、制定新舉措,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不可松懈。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區域性、散發性疫情還有反復,全球疫情還在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警惕性仍不能有絲毫放松。各會員企業務必認真遵循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的疫情防控要求,以對職工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將常態化疫情防控體系機制健全完善,繼續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原則,將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落到實處,為我國奪取疫情最終勝利再作貢獻?!?/span>
二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正式下發,各焦化企業應對《意見》加以深刻理解,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研究落實。目前,我國焦化市場仍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不規范、不公平、同質化的競爭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產業間利益分配不盡合理的矛盾還較突出。市場波動變化除了用戶市場的穩定性影響外,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產業政策的規范約束,安全環保合規達標的監管影響也是重要因素。協會和各焦化生產企業,要加強區域市場的溝通協調,注重研究煉焦煤、焦炭及化產品市場變化規律,加強行業自律,根據市場變化,合理安排和調整生產節奏,自覺規范市場競爭行為。與此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焦化行業規范條件》于2020 年6 月11 日正式發布并實施,為進一步推進焦化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各焦化生產企業,應認真對照評價自身的條件,避免不規范發展造成的產業政策風險。這里要提醒有關企業,近期個別地區新建焦炭產能存在過熱現象,新建設項目務必遵循合規原則,切實做好資源、環境、市場、用戶、物流等深入調研,科學決策。決策失誤是最大的損失并不可逆轉。
三是,全面推進煤焦鋼產業深度度融合。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會議指出:今后3年是國企改革關鍵階段,“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跨行業、跨地區加快兼并重組勢在必行“。目前,企業的生存狀況和發展前景,正經受著市場和社會公信力的檢驗,分化調整的強度將更加劇烈,是煤焦鋼企業選擇合作伙伴的最佳時期,各焦化企業特別是獨立焦化企業,應抓住時機,開創煤焦鋼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據中焦協統計,2019年我國焦炭產量前10位企業,合計產量9457萬噸,占全國焦炭總產量的20%,產業集中度與10年前基本沒有變化。據有關研究機構調查,鋼鐵企業前十位的集中度為36.8%,22家千萬噸級以上鋼鐵集團集中度達到52.4%。煤炭企業前十強的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為50.82%。我國焦化企業中冶金焦炭全部外銷的產量占到60%以上,且以獨立民營企業為主,資本的結構也有待優化,同時,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贏發展的意識還不夠強烈緊迫。“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優勝劣汰持續分化的階段,產業結構優化布局調整時期,創新商業模式已成為獨立焦化企業要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做優做強、行穩致遠的重要選擇。希望具有一定發展優勢的獨立焦化企業,抓住機遇,積極通過企業間資產整合,兼并重組,優勢互補、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現代化產業鏈,邁出集約化、高質量發展新步伐。煤焦鋼產業鏈是唇齒相依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希望更多的焦化企業積極參與中長期合同運行機制,切實加強煤焦鋼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維護煤焦鋼生態圈的健康發展。
四是,焦化企業應盡快實現安全環保達標。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基本完成治理任務,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國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尤其是處在"2+26"、雄安新區以及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的城市焦爐污染物治理的監管會更加嚴格和常態化;希望各焦化生產企業,應全面建好、用好、管好各項環保設施,按時間節點完成達標任務。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焦化生產物流運輸方式的影響,增加鐵運和水運已成為今后全國物流發展趨勢,公路運輸的限制影響將在相關區域進一步有所反映,相關企業應提前做好預案?!碍h境治理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差別化環保政策倒逼落后產能、不達標企業退出市場已迫在眉睫。“近幾年,焦化生產企業安全生產和污染物治理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技術工藝和裝備設施也在不斷提升完善,但相當部分企業污染物排放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家或重點監控地區標準要求,安全標準化管理還有薄弱環節,安全事故還時有發生。企業要進一步做好安全環保設施達標的正確評估,以認真扎實、嚴謹科學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全方位提高安全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實現焦化行業安全穩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